《阿媽》,是著名記者陳曉蕾的著作。
想買好久,特別是當知道媽媽患上癌症,我更覺得要讓自己重新審視「母女」這檔複雜關係。
工作經常需要外出,這本書,成了我的搭車良伴。
這天,再次翻開上次看到的一頁,細看另一個故事,讓我在港鐵哭了數遍。
是的,自問感性,一段畫面、一句對白,已足夠我淚流滿面。
這幾年,接近/年過30後,情況更甚,隨時也哭得出來。
何況是由擅長寫人物訪問的陳曉蕾擔正撰文,更是催淚。
誘發我淚腺的,是Eddie的故事。
他的媽媽患有輕度弱智,後來得上乳癌,他從沒想過媽媽會病,到後來知道更多關於媽媽與爸爸的事,更是感動得沒話說……
我哭得好厲害,勾起了我的種種。
大學時期,是我最反叛的時候。
那年,爸爸過身了,我就像隻「甩繩馬騮」,只會去玩,鮮有待在家中。
逢星期五、六,夜裡不會見到我的蹤影,每每流連於蘭桂芳,跳舞、抽煙、喝酒,沒有5時都不回家。
中途,媽媽會不時來電,那時候媽媽不太會用短訊,亦未流行whatsapp,所以她就只會打來,問我在哪裡,擔心我在做什麼壞事。
但,現場太嘈了,聽不到她說什麼…… 我經常這樣想,所以每次都不接聽她的電話。
但其實,是我害怕聽到她的聲音,會有種內疚。
玩畢,吃過翠華早餐,差不多天光了,才施施然回家去。
一踏入家門,通常會見到媽媽睡在梳化,有時電視還開著的。我盡量減少聲浪,以免吵醒她,但她還是會醒來,明顯沒有熟睡。
沒有多說什麼,就叫我記得洗澡,便進房去睡。
接近下午,她醒來,都沒說我半句,就只輕聲問「為何這麼夜歸?又喝酒抽煙嗎?」
那時,我覺得這是嘮叨,但到了今天,我真的愧疚到死,不明白為何當初可以這樣對待她,明明她已經得面對丈夫離世的痛楚,只剩下我了,但我卻沒有給她應有的安全感,讓她難受。
我不明白,我是哪來的狠心,去不接她的電話……
對不起媽媽,我錯了,我現在雖然還沒有兒女,卻終於懂得將心比己,明白她的難過。
我知,當年是我自私,自己不快樂,不懂得面對爸爸的離世,當時的男朋友又待我不好,因此我想放縱,但我沒想過這樣原來傷害了她……
媽媽是天大的好人,我敢說她比許多人都要好。
一家人吃飯,知道套餐的飯菜只有這麼多,她寧願不吃,常喊不餓,讓家人多吃一點,然後回家吃麵包。
自己賺錢不多,卻絕不留手,買我價值萬六元的Prada手袋。
年少,不知事,真的不孝到頂點,我是為何夠膽接收這樣的禮物?
每每想到這,我都希望自己賺多點錢,給她用。
可惜,我還是不中用,做的是記者,錢賺的不多,就只好盡力給她最好。
她常問我,老了,我會照顧她嗎。又擔心,自己病了會負累我。
聽到這,總是心痛。
其實,媽,我不會離開你,你是我唯一的家人了,而且從前你都辛苦,我希望可以盡力去照顧你,伴在你身邊,即使我們不同住,但我不會讓你孤單。
即使你再老,你有什麼毛病,我都不會丟棄你,這是我曾經向爸承諾的,亦是作為女兒的責任,而這從不是負擔,是福氣啊。
你曾說,希望下世我能再做你女兒。
媽,我也希望下世能有你當我最好的母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