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ril 27, 2010

真正的飲食節目


周日下午,再有Kitchen Nightmares相伴。

電視節目由04年創製,請來星級名廚Gordon Ramsay,以一星期的時間幫瀕臨結業的餐廳起死回生。

是次故事依舊精彩,主角是家尋常的西餐廳,大廚兼老闆雖有熱誠,但不善管理,令開了十年的餐廳蝕錢不斷。

Gordon點出她的出品味道太濃,且附近已有近50家餐廳夾擊,必須找到unique賣點:區內gym多、美容店多,亦是最受歡迎的消費類別,故應主攻區內人們愛美的重點,推出附近沒人家做過的健康菜。

看到這不禁讚嘆。Gordon見解未必獨到,但明顯地他不只是一位會煮的米芝蓮廚師,更是位清晰的生意人。

他除嚴批店內廚師的烹調水準,也點出了裝修、管理、市場學、員工相處等問題,如這家餐廳的裝潢了無生氣,經理又只顧social同卸膊,未賺錢就學人推半價優惠....... 他的不屑表情、兇狠語調,令節目高潮迭起。


我最愛看他毫不客氣的狂罵。

最重要的,是指出問題後有實際方案,區區幾天便看透店裡內外、上下人脈。

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飲食節目。

香港的,固然有好看的,但不知道是有些製作人低估了收看者的智慧,還是純粹流水作業,做出來的節目只是簡單吃喝,找來所謂食家、名人評彈兩句,又或拋下書包,說說食材的美味關鍵,完事。

那班吃的人大多非廚師出身,而不過是些愛煮、會煮、見過世面吃過不少好菜的人罷了,隨心所欲說這清新不膩、那樣下酒調配更佳,還不是在讀稿子。

觀眾真正吸收到麼?又吸收了什麼?相信不過是這家餐廳值得一試or not,或「哦,原來是這樣」,之後呢?瞬間即逝,所謂資訊,流於表面。

我無意看低本土製作,只覺得傳媒人都應有教育觀眾的責任,而不是得過扯過。也許有些節目專為一家大細而設,宜輕鬆,不宜沉重,但當我看見我家的師奶睇到緊張得連廁所都不去時,我想題材不是重點,重點是製作人的表達手法而已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Transl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