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識朋友,感覺是生活「必經」的。
即是,返學一定會識到朋友,去補習班一定會識到朋友,跟朋友去玩一定會識到朋友…… 基本上沒有難度,亦毋須刻意經營。
年紀小,考慮的不多,o岩傾o岩玩便多點聯絡,自然成為朋友。
不過年紀漸長,除發現「識朋友」不再容易,曾經的所謂朋友原來也只屬過客層面。
言談間,開始發現大家所走的路不再一樣,甚至愈行愈遠。
生活態度、品味、喜好,不同了,致使共同話題愈來愈少,見與不見也沒大所謂,更枉論兩脇插刀。
這時,還是朋友嗎?
我覺得,有了自己家庭以後,要兼顧的比從前多,因此對於朋友,合拍的便繼續keep,否則我不會再出力,至少不會像往時般在意。
為何突然說這些呢……
話說,唔知點解我和幾位女子玩在一起,有行家,有大學同學,有同事。
由開頭柴娃娃,純粹覺得大家都kai爆而約埋吃飯,到後來開group聊生活、工作、感情,上你我她的家gathering,談開某些話題,竟擦出火花一起哭了起來。
我想,這樣的「朋友」,應該比較像朋友吧。
還得出一個結論:路,同與不同,實非重點;而是,約見時、相聚時,快樂不快樂,肉緊不肉緊,才是一班人值得維繫與否的根本。
多謝這班kai子在我30歲後,仍然有「因識到新朋友而興奮」的感覺。
真的,無幾「呵」。
***
題外話。
有天吃飯,一位共事的朋友和我傾訴,說相識多年的好朋友(她以為是好朋友)突然變臉,對她冷言相向,甚至說出一些能刺入骨的話,叫她難受。
眼紅紅的她,一怒之下,delete了朋友的面書,一了百了。
我感覺到她眼神流露出來的可惜。
但,要是所謂的朋友讓你感到受傷害,那還有需要這朋友的理由嗎?
即使,也許,對方的話出自真心,只是坦白了一點,但作為成年人,理應知道形象與措辭是甚麼的一回事,怎會不理解自己的話會傷害到別人。
人生說長不長,也不短,需要關心的事太多,懂得取捨好與不好,才可讓人生不致浪費。